分类
外汇交易指南

認識3個基本技術分析線圖

認識3個基本技術分析線圖

阶段A:阶段A标志着前期向下趋势的停止。 在此之前,供应一直占上风;供应减低的明显证据是初始支撑(PS) 和抛售高潮(SC)認識3個基本技術分析線圖 。这些事件在K线图上非常明显,表现为价差增大,成交天量;这种情况揭示大量的筹码从大众散户转移到了专业大机构手中。当沉重卖压得以释放之后,来自机构的需求和空头的补仓会自然地把价格推高,形成自动上涨(AR)。成功的二次测试(ST),通常伴有价差缩短和成交量减低,价格停止在抛售高潮(SC)的价位,或稍高的位置,表示这里的卖压比以前减轻了。如果二次测试(ST)跌到抛售高潮(SC)以下,接下来的盘整过程一般会出现新低,或者需要更长时间来进行。抛售高潮(SC)和二次测试(ST)的底部,自动上涨(AR)的顶部,界定了交易区间的边缘。如两个吸筹示意图中所见,画出水平线可以帮助分析市场的行为。

有时候下跌可能没有那么剧烈,在阶段A价差和成交量可能不会突然放大。一般来讲,更希望看到初始支撑(PS), 抛售高潮(認識3個基本技術分析線圖 SC), 自动上涨(AR)和二次测试(ST),因为这些不但提供了更加突出的图谱特征,更表明了有主力机构正在吸纳筹码。

阶段B:根据威科夫分析法,阶段B的功能是为新的上升趋势“积累原因”(见威科夫第三原理,因果原理),在阶段B,机构和职业大户在相对低位吸筹建仓,为未来的价格拉升做准备。吸筹建仓的时程可能很长(有时一年或多年),包括低位买入,而且为了阻止价格快速上涨,在相对高位卖出。在阶段B通常会有多个二次测试(ST),而且在区间的上缘可以有多个类似上冲回落的行为。 总体来说,随着交易区间的演化,大机构是净买者,尽可能地吸收浮筹。机构的买卖行为影响了交易区间内价格上下运行的特点。在阶段B的早期,价格的波动幅度大,且有高成交量。随着职业交易机构对浮筹的吸收,成交量逐渐减低。当供应耗竭的时候,就是接近阶段C的时刻了。

阶段C:在阶段C,价格经历对剩余供应的决定性测试;代表聪明钱的操作者借助这次测试判定市场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即将拉升。弹簧是价格短暂跌破交易区间(由阶段A和B确立)的支撑线,然后迅速返回交易区间内的行为。 弹簧是一个空头陷阱的典范。在跌破支撑时,会让大众误以为这是下降趋势的继续。事实上,弹簧让空方和晚期卖出的交易员上当受骗而卖出,然后反转,并开启新的上升趋势。在威科夫分析法中,弹簧或震仓代表着对供应的成功测试,预示这是高成功率的做多机会。低成交量的弹簧、或震仓后的低量测试,揭示市场可能已经做好准备,即将进行拉升。所以这是开始建立多仓的好时机,至少应该建立部分多仓。

阶段D:如果我们在前面的分析正确,接下来发生的应该是持续的需求主控。价格特点是,在拉升过程中,阳线呈大价差,成交量增加;向下调整(最后支撑点)时价差缩短,成交量减少。 在阶段D, 价格至少要拉升到交易区间的上缘。几个最后支撑点(LPS)是做多建仓,或者加仓的良好点位。

阶段E:在阶段E,价格离开交易区间,需求占据绝对的主导,拉升的迹象一目了然。回撤,比如震仓或其他类型的调整,通常都历时短暂。在较高价位发生的新的交易区间,在阶段E随时可以形成。这些交易区间被称为再吸筹区间,期间部分机构或交易者获利回吐,同时大机构增加仓位。这些交易区间有时被称为通往更高价位的“脚踏石”。

派发区间中的威科夫事件

PSY 初始供应: 经过价格大幅上升后,主力开始大量派发的位置。成交量扩大,价差加宽,预示趋势的改变即将到来。

BC 抢购高潮:通常在抢购高潮中会出现成交量和价差的显著增大。 当价格接近顶点时,购买力达到了最大;专业机构卖出,大众散户急切大量买进。抢购高潮通常在公司公布财务报告、或其他好消息时发生。大机构需要来自公众散户的极高需求来接手他们的筹码,并在卖出时不至于压低股价。

AR 自动下跌:抢购高潮之后,买盘急剧减少,沉重的卖压持续,自动下跌就出现了。这次下跌的最低点协助界定了派发区间的底部。

ST 二次测试:价格再次回到抢购高潮底部的价位,以测试这个区域的供需平衡。如果这个波段的供应超过需求,就代表区间的顶部被确认;成交量和价差会在价格接近抢购高潮界定的阻力价位时缩小。二次测试可能会以上冲回落的形式出现,即价格会“突破”到抢购高潮和其他二次测试所代表的阻力位以上,然后又快速返回交易区间之内。在上冲回落之后,价格通常会下行,去测试交易区间的底部。

SOW 弱势信号:这是下跌到交易区间下缘,或微微跌破下缘的行为。通常弱势信号的下跌会有价差和成交量的增大。自动下跌和弱势信号表示价格的特性改变的开始部分:现在供应占上风了。

LPSY 最后供应点:当弱势信号测试了支撑位后,可能还会有虚弱的拉升。这时的拉升特点可能是价差缩小,显示了拉升的艰难。拉升困难的原因可能有需求减低、供应巨大,或两者都有。最后供应点代表着需求耗竭;是大机构在价格快速下跌前的最后一波(或几波)的派发。

UTAD 派发后上冲回落:派发后上冲回落发生在派发区间,刚好与吸筹区间的弹簧或震仓的定义相反。它发生在交易区间的后部,是对“突破”阻力线以后出现的新的需求的测试。如同吸筹区间的弹簧和震仓,派发后上冲回落不是派发区间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派发区间示意图1中有派发后上冲回落,但在示意图2中则没有。

派发区间中的威科夫阶段

阶段A:上图显示,在派发区间,阶段A标志着上升趋势的停止。直至这一点之前,需求一直占上风;供应进入市场的明显证据是初始供应(PSY)和抢购高潮(BC)。接下来的事件经常是自动下跌(AR)和针对抢购高潮的二次测试(認識3個基本技術分析線圖 ST),且经常伴有成交量减低。另外一种情况是,没有高潮行为,但需求耗尽,成交量和价差缩小,上升趋势终结;在巨大供应出现之前,通常的表现是每次拉升的突破幅度减小。

阶段B:阶段B的功能是为下跌趋势的产生积累原因。在此期间,机构和职业大户意识到下跌趋势可能要出现了,就大幅减仓,并开始布置空单。在积累原因方面,派发区间的阶段B与吸筹区间的阶段B类似。本质的不同是,在派发区间演化的过程中,大机构是卖出,是清仓,也最大程度地消耗残余需求。这一过程的表现是供需平衡已被打破,重心倾向于供应而不是需求。在弱势信号(SOW)的下行波段中,会出现明显的阴线价差增宽和成交量的增大。

阶段C:在派发区间,阶段C可能会出现上冲回落(UT)或派发后上冲回落(UTAD)。上冲回落(UT)是吸筹区间中弹簧的反向动作。它是价格短暂“突破”交易区间的上缘,然后迅速折返并收盘在区间之内。这是对残余需求的测试。 它同时也是诱多的陷阱。它看似上升趋势延续的信号,但实际却是让没有辨别能力的、做突破的交易者犯错。在价格下跌之前,大机构利用上冲回落和派发后上冲回落,迷惑大众,使散户方向判断错误,并在高位将筹码卖给做突破的交易者或投资者。另外,派发后上冲回落(UTAD)也有扫掉散户空单的作用。大机构做出了这一动作,迫使做空的散户在高位止损。

阶段D:当阶段C显示需求只是最后一波以后,阶段D就到来了。在阶段D,价格将跌到支撑,甚至跌破交易区间的支撑线。当交易区间的支撑线被明显跌破,或在上冲回落或派发后上冲回落出现之后,价格跌破交易区间的中线,就说明供应明显占主导的证据大大增加了。阶段D通常会有几波虚弱的拉升;这些最后供应点都是开空仓,或加空仓的良好机会。任何在阶段D仍然做多的交易者,都是自找麻烦。

阶段E:阶段E展开了下降趋势。 价格跌破交易区间下缘,向下运行,供应占主导。一旦区间的支撑被跌破,出现整体弱势信号,通常会对这个跌破(冰线)进行测试,价格拉升到以前的支撑线附近,或试图接近支撑线。此时是卖空的高胜率时机,因为下跌期间的反弹拉升通常比较虚弱。交易者可以在下降趋势中做空,使用浮动止损,来跟踪整个下降的过程。 在大幅度的下跌后,可能会出现高潮行为,开启再派发区间、或吸筹区间。

【技術分析】什麼是K線圖 ? 什麼是江波圖?K線圖怎麼看 ?3分鐘學看盤!

前陣子身邊不少朋友在低利的刺激下也不得不開始投入股市,除了開戶問題外,還有朋友問我股票的漲跌要怎麼看? 現在的我已經很習慣看盤,忘記原來這對新手來說竟也是一個大問題,所以,今天這篇就回到最最最…初,一起來學會股票漲跌應該怎麼觀察,還有密密麻麻、綠綠紅紅的 K 線圖藏了哪些資訊 ?

✍ 設定自選清單與觀察即時報價
✍ 江波圖是什麼? 日內走勢怎麼看?
✍ K 線圖的由來與意義
✍ K 線圖的組成與四大關鍵價
✍ 交易週期與 K 線圖的呈現

設定自選清單與即時報價

現在的券商在開戶後都有提供看盤的 APP 與軟體可以使用,我們可以在登入設定完成之後將加權指數、關注的個股與 ETF 加入自選清單,呈現如下:

第一欄是個股名稱,「成交」是當下一買一賣的交易價格,成交價會隨著每筆成交金額不斷更新,直到收盤為止。以台股來說 紅色看漲 、 綠色看跌 ( 美股恰恰與我們的習慣相反,綠色看漲、紅色看跌 ),而「漲跌」是與前一日的收盤價相比,如果成交價大於昨日收盤價則是紅色、小於昨日收盤價則是綠色。「幅度」則是以百分比呈現,台股的漲跌幅極限為 10%。為什麼要看漲跌幅呢? 因為同樣漲兩塊,對 20 元的個股與 100 元的個股來說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透過比例我們可以掌握漲跌勢是兇猛激烈的或是平緩保守的。在自選清單的頁面中,成交、漲跌與幅度已經足以讓我們掌握當下的盤勢與個股表現。

江波圖

如果想要知道更完整的資料,點進個股後我們可以看到下圖這樣曲曲折折像海浪一樣的線圖,這便是「江波圖」,也稱為「日內走勢圖」,江波圖記錄了當日已實現的成交價,可以幫助我們一眼看出當日股價的走勢是開低走高、開高走低、開平走低、急拉漲停、尾盤急殺……等等等,甚至有可能推測出未來的走勢 (是指厲害的高手,不是我) ,因此有許多當沖好手也非常看重江波圖的變化。

以台積電此日的江波圖來看,我們可以得到以下訊息,台積電今日走勢在開盤後就呈現弱勢一路走低,最低來到 428元,好在 11 點過後開始緩步拉高,尾盤則有明顯的拉抬,最後收盤僅小跌 2 元。看即時報價我們只知道當下的價格與漲跌,江波圖則記錄了當日已經發生的種種。

K 線圖與組成 K 線的 4 個要素

知道每日股價的變化後,如果想要進一步解析更多的資訊與長時間的股價紀錄就得仰賴萬能的 K 線圖。傳說 K 線圖為日本江戶時代的白米商人本間宗久所發明,最初是為了記錄每日的米價,進而預測米市期貨, K 線圖的英文為 Candlestick Charts,由陰線與陽線所組成,看上去有點像是蠟燭,因此也被稱為「陰陽燭」、「蠟燭線」。K 線圖可說是價格訊號的匯聚,也是交易市場上的共通語言。每根 K 棒是分別由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四個關鍵價位繪製而成,將這些長長短短的 K 棒組合在一起,就是我們所看到的 K 線圖。

了解 K 棒的組成後實際以同一天台積電的走勢來看,K 棒會如何呈現 ? 當日開盤價 433.5元 / 收盤價 433元 / 最低價 428 元 / 最高價 434 元,因為開盤價 >收盤價 ,因此以綠 K 呈現,由於開盤與收盤的價差只有 0.5 元,所以像是一條線,下影線有 5 元的價差,上引線只有 0.5 元的價差,所以下影線比上影線長,最後看起來就是一個有點出頭的小 T 字。

K 線圖的週期: 分 K、日 K、周 K、月 K

K 線圖除了每日走勢外,我們也可以依據自己的交易策略自訂週期。短線交易最短可以看到 1 認識3個基本技術分析線圖 分 K,就是指以「 1 分鐘」為單位所畫出的 K 棒,長線趨勢可利用以「月」為單位的月 K,看出長期的波動與趨勢。

看到這兒,相信你已經認識了即時報價、江波圖與 K 線圖的功能,對我來說即時報價像點,江波圖像線,K線圖則像是面,透過這三種看盤方式再搭配自己的交易週期就可以很完整的掌握股價資訊與變化。當然,這是最基本的看盤,江湖上還有非常多與 K 線有關的秘密,雖然我不是完全的技術分析派,但我相信 K 線就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證據。